“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病毒式营销有毒为什么还要用?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病毒式营销有毒为什么还要用?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相信这个奇怪的小东西在亚马逊上…” “虽然我不是数学家,但听起来还不错对吧?” 看到这几句文字,是不是仿佛听到了声音? 不管是不是YouTube Premium的用户,肯定都看过这个骚扰了无数人的“烦人”广告。 这支广告影片一开始只是一支YouTube Bumper Ad,也就是YouTube影片播放前的可略过插播广告。而正如其他广告一样,商家投放的广告会尽量在可点击略过的前6秒抓住观众注意或好奇心,这支广告影片中的人——Ellen Pro,总是手持不同的奇怪物件,以一样开场白的电商课程广告,不止是台湾地区,连马来西亚、新加坡观众也是它的覆盖范围。 最近这则已经出现了好几年的广告,又莫名其妙被人制作成迷因(meme),再次“翻红”引起关注,即使你是YouTube Premium用户成功避开了可略过插播广告的“攻击”,也会在Facebook、Instagram甚至是Spotify上看到它的踪影。 这,就是病毒式营销(Viral Marketing)。 说到这种大规模投放、打开软件就看到,甚至次数多到令人厌烦的病毒式营销,其实不同地区、不同语言国家,都有这类型的广告,包括但不限这几年在YouTube常见的”百万电商Ellen Pro”、“理财规划Spark Liang”或者是“激励导师Brian Cha”。 那么,这样“引起反感”的病毒式营销算不算成功呢? 其实,病毒式营销并不单指这类型的网络营销,同时也指口碑、制造热点、整合媒体,最后才是网络营销。 在数字营销里,一个合格的病毒式营销必须符合两点,一,网民自发性的散播,二则是内容具备话题性,两者相辅相成,有话题性有趣甚至是恐怖、警惕相关的资讯,都会是使得网民自发性进行传播的关键。 病毒式营销的好处之一,就是营销费用比采用其他策略来得低,也有人称之为“无成本营销”,由于网民或者目标消费的自主转发,让原本应该由商家承担的广告成本,转嫁到了目标消费者身上。因此,对于商家而言,病毒式营销可以说是无成本的。 大部分时候,媒体的营销方式都是一对多的辐射状传播,打个比方,在电视新闻直播间中插入老年保健品广告,但是看电视新闻的观众却不一定是老年保健品广告的目标客户。 虽然看电视新闻的观众有一定的比例,是需要保健品的老年人,但他们也可能是学生、中年人,这种传播会让商家无法确定产品信息宣传是否接触到正确的目标客户群体。 但是病毒式传播是网民自发、广泛式的信息传递,比如今天可爱波斯猫拍摄的猫粮广告覆盖到了养猫的猫奴们,这群目标客户群会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公开转发,其他透过其社交平台接触到广告的家人朋友进行再次传播。 大部分时候,媒体的营销方式都是一对多的辐射状传播,打个比方,在电视新闻直播间中插入老年保健品广告,但是看电视新闻的观众却不一定是老年保健品广告的目标客户。 虽然看电视新闻的观众有一定的比例是需要保健品的老年人,但他们也可能是学生、中年人,这种传播会让商家无法确定,产品信息宣传是否接触到正确的目标客户群体。 但是病毒式传播是网民自发、广泛式的信息传递,比如今天可爱波斯猫拍摄的猫粮广告覆盖到了养猫的猫奴们,这群目标客户群会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公开转发,其他透过其社交平台接触到广告的家人朋友进行再次传播。 除此之外,病毒式营销中的产品和品牌信息,也会被消费者传递给那些与他们有着某种联系的个体,比如接触到广告的猫奴会私下转发传播给同样也是“Cat Lover”的家人朋友、甚至是“爱猫人士专属群”也是病毒式营销中能够精准接触目标客户群的原因之一。 而这群人当中,会付出实际行动购买猫粮的人也就是目标客户群,绝对比一般营销非均衡地,无差别传播覆盖到的目标客户群来得更多。